<address id="nx5tz"></address>

            中國麻紡織行業協會

            沒有棉花的年代 我們穿麻

            首頁    麻類百科    苧麻    沒有棉花的年代 我們穿麻

            進入十月后,來自中北亞的干冷空氣開始逐漸接管北方地區,標志著秋季的結束,冬季正式開始。

            在現代,即便是對于最貧窮的家庭,北方冬季的嚴寒也不是什么令人擔憂的事——一件棉衣就解決;如果一件不行,那就兩件。但是,在同樣寒冷、棉織物尚未普及的古代,普通人是如何抵御寒冬的呢?

            前棉時

            在明朝之前,由于棉花種植并不普遍,古人基本穿不到棉衣過冬。所以只能利用葛、麻、絲、動物皮毛等一些我國本土的紡織材料來抵御嚴寒。

            image.png

            其實古人在衣物的選擇上并不多

            在原始社會時期,人們主要依靠動物皮毛制作衣服?!抖Y記·札記》中記載:“未有絲麻,衣其羽皮”??梢?,在“絲、麻”出現之前,人們大多用動物皮毛制衣蔽體御寒。

            隨著時代進步,到了先秦時期,麻葛類織物開始出現。其中最主要的有葛、大麻——大麻最開始是做衣服的、苧麻、苘麻等。

            image.png

            馬家浜文化遺址出土的野生葛織物

            其中的“葛”,又叫葛麻、葛藤,是一種常見的藤類植物。古人主要利用葛制作繩子和衣服,但由于葛布質地粗而厚,且吸濕散熱、保暖效果低下,所以古人多用葛布做夏季衣服。

            麻很大程度上與葛類似——雖然大麻、苧麻、苘麻均是草本植物,但它們的植物纖維同樣又長又韌。且麻和葛同樣具有取材容易、價格低廉的特點,所以普及較快,平民百姓基本都能穿上葛麻制成的衣服。

            image.png

             麻布質地均勻、色澤樸拙、手感柔和,直到現在也是重要的衣物材料

            然而,雖然麻和葛價格親民,但它們御寒效果還是難如人意?!俄n非子·五蠹》中記載:“冬日鹿裘,夏日葛衣”。不難看出,那時的冬季,人們還是要依靠動物皮毛御寒。

            然而,毛皮這種東西,哪個朝代都是價格不菲之物。那么,那些買不起毛皮大衣的古人是怎么過冬的呢?

            image.png

            在古代,貂皮大氅可不是誰都穿得起的

            既然單靠葛、麻不保暖,就往衣物里填充絲絮來保暖唄。

            當然,高質量的絲絮是買不起的,所以普通人家就只能用些陳年破絮混雜一些繅絲用剩的零碎腳料作為保暖填充物——也被稱為“缊”。

            這種缊袍顯然不是什么高檔貨——保暖效果差強人意,而且容易破。初中語文課本中的文章《送東陽馬生序》里就有:“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由此不難看出這缊袍賣相實在一般。

            所以,如果你穿越回了明朝以前的朝代,又投胎在普通家庭,那你想要安心過冬可還真不是一件容易事——要么穿質量低劣的缊袍,要么穿較便宜的狗皮袍——那什么貂皮狐皮你還是別想了。

            image.png

            狐皮制成的“昭君套”,保暖且美觀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大詩人杜甫于窮困時就曾發出過如此感慨。戰國時期的曾子也因為穿著缊袍,在寒冬里一抬胳臂袖子破裂露出了胳臂肘,留下“捉襟見肘”的典故。

            2021年11月10日 09:25
            ?瀏覽量:0
            农民Av

                      <address id="nx5tz"></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