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漢麻)
漢麻,起源于中國,素有“天然纖維之王”的美譽,又稱大麻、線麻、寒麻、火麻等,早在5000~6000多年前,我國就開始種植,而麻也是人類最早使用的紡織纖維原料之一,且一直延續至今!
中國麻紡歷史
據考古資料顯示,中國最早馴化種植和利用漢麻距今約5000~6000年,人們都稱它為“國紡源頭,萬年衣祖”,下面是我國部分麻紡織發展歷程。
舊石器時代的漢麻纖維
舊石器時期人類直接使用獸皮、棕櫚樹皮、以及麻纖維制成的簡單編織物來遮蔽身體,并且使用骨針將細長的麻纖維當做線來縫合,串聯獸皮、棕櫚樹皮等。
商朝時期,由于紡織品的發展,絲麻織品已占重要地位。
西漢時期,麻紡織技術已達到成熟階段,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素色蟬衣”,以及麻紡織精品與絲織精品沿著“絲綢之路”進入中東、地中海、歐洲各國,繼而走向全世界各地的歷史足跡,都充分印證了,麻紡織在我國悠久的文化歷史。
唐朝時期,人們以衣著特色,顯示身份高低,麻衣在當時多為舉人著裝。
清朝時期的漢麻纖維
清朝時期,人們穿著的內衣,及外衣面料多使用紗、羽緞、麻等輕薄面料。
民國時期,各材質的紡織業已越來越發達,中國紡織學會成立,包括棉紡織、毛紡織、麻紡織、絲紡織等不同小組。
民國時期的漢麻纖維
1979年2月17日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后,軍需所按中央指示迅速開展了大范圍的新型紡織纖維研究,“漢麻”也就從此開始作為軍用產品。
現如今,我國大力發展漢麻纖維作物及漢麻紡織品加工產業鏈,不斷優化成衣技術、面料質感等等。
到底是什么促使著小小的一株植物,能隨著時代發展的腳步延續至今呢?又是什么讓它在紡織行業中站穩腳跟呢?
1.漢麻纖維優質的特性
漢麻纖維的特性
吸濕透氣
漢麻纖維分子中含有大量的極性親水基團,與水接觸時易與水分子結合,并將其吸附,另外纖維中心有較多毛細管道,能夠迅速轉移和擴散織物內的水分子,故漢麻纖維具備卓越的吸濕透氣性。
天然抑菌
漢麻植株具有多種活性酚類物質、有機酸、無機鹽,加之漢麻纖維的縫隙中含氧氣,這對厭氧菌和其它多種細菌都有殺滅抑制作用。
柔軟舒適
漢麻纖維是所有麻類中最軟的一種,均不將纖維脫膠到單細胞程度,由果膠和木質素來粘結的工藝纖維,不留纖維頭端在外,因而沒有粗硬刺癢感,特別柔軟。
防臭防霉
漢麻是多孔結構,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防臭防霉效果顯著。
預防靜電
暴露在空氣中的漢麻紡織品,公定回潮率達12%左右,在空氣濕度達95%時,回潮率可達30%,手感卻不覺潮濕,是良好的絕緣材料。
防紫外線
漢麻織物可屏蔽95%以上的紫外線,當溫度達到370℃時,依然不褪色,在1000℃時不燃燒,具有極佳耐熱、防紫外線性能。
綠色環保
漢麻在生長過程中無需任何化學化肥,且具有強效的驅蟲作用,是全球公認的綠色資源。
因漢麻纖維具有以上優質的特性,所以它柔軟、質感好、舒適度高,這是它延續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